一、思政教育特色举措
学科全面落实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多举措强化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培养学生“化育天工、学合万物”情怀,着力打造一体化思政教育大格局。
1、坚持德智并举原则,强化课程思政建设
修订课程教学大纲,确立综合性课程目标。在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中,突出价值引领。
建立课程思政理念,实施学习考核制度。建立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们沟通交流机制与听课制度,每学期交流7 次,专业教师听思政课7 次。
挖掘课程思政要素,确定课程思政矩阵图。对接价值观标准,建立课程思政要点矩阵图,如遵守定理-牢记规矩(底线思维),自组装法-协同配合(团队精神),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文化内涵,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。
2、坚持服务性原则,强化社会实践开展
依托红色基地,实现社会服务与红色传承的对接。“碳氢氧CHO”科技支农帮扶团每年寒暑假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,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展食品安全、环境保护等科普宣讲活动。
依托地方资源,实现社会服务与扶贫攻坚对接。开展走进地方企业、农村合作社,为其产品开发,工艺改造、节能环保等提供相关资料与技术支持活动。
3、坚持党性原则,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
依托信息技术,实现好线上意识形态阵地的党性观。依托“碳氢氧CHO”公众号等思政平台,制定《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》,加强线上宣传阵地管理。
加强制度建设,实现好线下意识形态阵地的党性观。实行导师负责制,严格执行“一会一报“一事一报”制度,严格出版物“三审三校”制度,加强教材、教案、学生论文以及专家讲座内容审查力度,确保线下意识形态监管。
4、坚持"三着力"原则,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
着力基础意识,摆正党建位置。实施院长兼书记,业务与党建共管制度,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、一起部署、一起落实。
着力组织功效,规范党建管理。按照有党旗、有制度、有档案等“八有”目标进行规范,落实党组织建档立卡,完善党员培训等“八项机制”,大力推行党务公开、民主评议等“五项制度”等。
着力队伍素质,扎实党建根基。组织“争先评优”,“祖国颂”歌曲大家唱活动,全面推行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,以及在学院悬挂文明用语、警示用语和科学语录,引导师生自觉提高修养。
5、坚持“三化”原则,强化思政队伍建设
培训教育体系化。建立“基础—专项—常规—高级”四级培训体系,提升思政队伍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。
思政队伍专业化。按照专兼结合、以专为主,努力培养专家型、专业型思政队伍,实行思政教育全覆盖。
队伍建设制度化。职称晋升必须有课程思政教改成果、班主任工作经历,以及无学术道德不良表现。
二、思政教育成效
学科全面推进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,高质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。
1、凝练了“四主”好经验
学科凝练了唱响主旋律、占领主阵地、拓展主渠道、建设主力军的“四主”经验。获得湖南省高校党建“标杆院系”、全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、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,“十佳班级”评选获全校第一、学习强国知识竞赛获全校第一。
2、涌现了“四有”好老师
学科涌现出一大批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。魏浓老师被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授予“湖南省思政工作百佳个人”,唐石老师获湖南省“芙蓉青年学者”奖励计划、吴贤文老师被评为“师德标兵”;学科教师近5 年共获得思政类奖项76 项。
3、培养了“四心”好学生
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有爱心、孝心、责任心、进取心的好学生。学生袁花于2019 年6 月被评为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,学生胡鸿辉获2020 年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答一等奖,陈蓝艳、陈珊、唐思思、李彬、曹静等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。近5 年来学生获得校级以上思政类奖项71项。
4、收获了“四多”好成果
项目多:主持《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建设项目》《互联网+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构研究》等研究项目12 项。
专著多:2017 年8 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《现代大学文化立校战略研究》,2017 年10 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《现代大学特色兴校战略研究》,2016 年4 月在红旗出版社出版《党政干部国学知识简明读本》,2020 年9 月在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《大学生就业指导》,2020 年10 月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《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》。
论文多:在《人民日报﹒理论版》《光明日报﹒理论版》《经济日报﹒理论版》《中国高等教育》《江苏高教》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》等核心刊物发表《立足实际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》《“立德树人”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研究》等思政研究论文30 篇。
基地多:学校在精准扶贫首创地-花垣十八洞村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-永顺塔卧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-怀化芷江等地建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12 个。